織密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網” |
發布時間:2025-07-29 丨 閱讀次數: |
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破解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卡點。7月1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餓了么、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發展平臺經濟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做強國內大循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著力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構建公平有序的平臺經濟發展環境,將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美團日前宣布,今年年底騎手養老保險補貼將推廣至全國,騎手“工傷險”從7月1日起擴大范圍至17個省區市,由美團全額繳費。事實上,這只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多個外賣平臺相繼宣布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專家認為,隨著我國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快速增長,加快健全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險制度已經擺上日程。 “支持外賣騎手繳社保”效果幾何 “感覺以后老了有保障了,總算不是干一天算一天了。” “靈活選擇參保城市,這點還是蠻好的。” “我估計大部分騎手會繳。” “我是兼職騎手,有點尷尬。” …… 7月25日,在北京街頭,美團、京東、餓了么的五六個外賣騎手趁著短暫休息時對騎手繳社保不時議論著。 據了解,美團2021年開始騎手社保探索。今年二季度以來,美團在福建、江蘇、湖北、廣東、河北等地試點補貼方案。此次,美團計劃將養老保險補貼方案推廣至全國,將有哪些影響? 美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以來,美團和各類機構在對外賣騎手的調研中發現,“500元”凈支出對騎手來說是一道心理線。根據試點方案,對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相關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準,補貼50%的費用。據試點區域一名站長估算,站內約80%的騎手可立即獲得補貼資格。以首批騎手養老保險補貼試點的南通為例,南通的最低月繳費基數為4879元,參保繳費金額為975.8元,騎手可獲487.9元現金補貼。平臺補貼一年可為騎手節省5854.8元,接近6000元,這相當于為外賣騎手平均省出了一個月收入。 “不同地區騎手的收入、生活成本、社保知識水平、個人意愿存在較大差異,目前我們還沒法精準預計覆蓋全國后的情況。但根據騎手收入來看,美團方案的補貼范圍肯定能覆蓋超過百萬騎手。覆蓋廣、門檻低且透明、自主靈活是最明顯特點。”美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團與各地人社部門都在逐步建立合作,對接系統。所以各地的繳費基數不同,并不會影響效果。各地人社部門都非常支持美團,簡化各類流程,更好服務騎手。 京東是首個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平臺。自今年3月1日起,京東開始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如今,已經過去將近五個月,京東的落地效果如何? 7月25日,京東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個人所需繳納部分,全部由京東承擔,確保騎手現金收入絕不會因為繳納“五險一金”而減少。 上述京東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二季度末,京東外賣全職騎手已超15萬人,每位騎手平均每月繳納2000元左右“五險一金”且由京東承擔。在基本的出勤量前提下,全職騎手入職前3個月,京東會提供每月至少5000元的保底工資,多勞多得。此外,京東外賣全職騎手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禮、體檢、帶薪病假、愛心基金等多項福利,不存在減少騎手其他福利的情況。今年5月份,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的人均月收入已經接近1.3萬元,比他們加入全職騎手前的收入平均提升了60%以上。 示范效應加快平臺企業用工規范化 如何看待平臺企業紛紛支持騎手繳納社保的現象?國家信息中心未來產業和平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胡擁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以外賣騎手為代表的平臺靈活就業人員,長期面臨勞動保障弱化甚至缺位問題,往往不知道“我的身份在哪里”(大多沒有與平臺簽署勞動合同)、“我的老板在哪里”(大多沒有直接受雇于平臺企業)、“我的社保在哪里”(大多社保參保率低)。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支持騎手繳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社保,是互聯網平臺保障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的應有之義,也是互聯網平臺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之舉,有利于從體制機制上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實施渠道,有利于聚焦平臺高質量發展、完善專業人才隊伍、提升專業服務水平,也有利于引導就業穩定與社會和諧。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外賣平臺龍頭開始為騎手繳納社保既是政策支持引導的結果,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平臺的做法回應了社會對平臺用工規范化的期待,也推動了自身用工質量的提升。各家平臺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解決外賣騎手社會保險問題,是對長期以來騎手權益保障不足問題的實質性改善,也滿足了其提升保障水平的實際需求。各家平臺采取提升騎手社會保障的措施,也能夠穩定騎手隊伍,降低人員流失率,提高服務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平臺企業的示范效應將帶動即時配送行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從政策層面,應建立適合平臺經濟特點的社保制度框架,在現有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之外,探索‘第三類’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模式,在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等方面提供更大靈活性。政府應加強執行監督,建立定期檢查機制,確保政策不流于形式。同時要避免‘一刀切’,根據不同平臺、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標準,也應考慮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或補貼,降低企業初期成本壓力。”張成剛說。 加快健全平臺經濟從業人員社保制度 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是重要的就業“蓄水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3年,我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已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員的1/4以上。2023年發布的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8400萬人。 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人員權益保障日益受到重視。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提出,“強化社會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險制度”。 如何進一步促進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人員體面勞動和高質量就業?張成剛認為,可以構建區別于傳統勞動關系的“第三類”社保模式,在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待遇標準等方面體現靈活性,既保障基本權益又不過度增加平臺成本負擔。隨著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取得積極進展,可以將同一行業的更多平臺企業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保障范圍,保障制度實施的公平性。在基本保障之外,鼓勵發展商業保險、互助保障等補充保障形式,通過政府引導、平臺支持、個人參與的方式,構建多元化的風險分擔機制。 胡擁軍認為,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靠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人員,他們是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創造者、貢獻者。強化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要堅持把算小賬與算大賬結合起來、算短期賬與算長期賬結合起來、算經濟賬與算社會責任賬結合起來,既要防止過度提高平臺用工成本、打擊平臺用工積極性,又要切實幫助解決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急難愁盼問題。可以根據用工平臺類型、用工特點等分級分類確定平臺企業的社保責任,例如在職業傷害保障機制中,對于外賣、網約車、代駕等風險更高、平臺與勞動者聯結程度更為緊密的領域,引導平臺承擔更多社保繳費責任。 |
|
|
|
|
|
||||||||||||||||||||||||||||||||